小麥機械收割忙 金色田野“豐”景美


(資料圖片)

風吹麥田千層浪,又到一年收獲時。武漢市新洲區(qū)漲渡湖街1300畝“旱改水”項目輪作種植的小麥迎來了豐收時節(jié)。

5月22日,在新洲區(qū)漲渡湖街楊汊河“旱改水”項目小麥收割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一望無際的麥田已呈現出一片金黃色,微風拂過沉甸甸的麥穗,田野泛起層層金色的波浪,五臺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隆聲,一粒粒金黃的麥粒被收入“囊”中。據介紹,一臺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100畝左右的小麥。

“我今年在這邊輪作種植小麥500多畝,從播種、施肥到噴藥,街道農業(yè)農村辦都會幫忙請專家過來免費指導,還發(fā)放小麥防病蟲害農藥?,F在收割的時候,他們也幫忙聯(lián)系5臺收割機,解決了后顧之憂,小麥收割后直接拖到烘干廠去。”武漢君諾農機技術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周催高興地說,今年小麥長勢非常好,預計畝產量在800斤左右?!?月份,小麥收割完后,就開始種植水稻。”

據了解,新洲區(qū)漲渡湖街“旱改水”項目總規(guī)模為1300畝,分別位于楊汊河分場和馬驛湖分場。一直以來,兩地土地碎片化較嚴重、水利設施薄弱、田間道路不通暢,村民生產成本投入大、收益低。為從源頭上幫助當地村民增產增收,漲渡湖街因地制宜實施“旱改水”的發(fā)展思路,將地勢高低不平和產出效益低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產水田,通過引進合作社將田地統(tǒng)一流轉給種植大戶,進行水稻和小麥兩季輪作種植,每年可畝產1000公斤左右的糧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群眾收入。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新洲區(qū)漲渡湖街黨工委委員張建國告訴記者,漲渡湖街實行“黨建+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緊抓春夏播生產的關口期,廣泛開展小麥技術指導與田間管理等服務,機械化統(tǒng)一播種、植保、收割,為小麥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從新洲區(qū)漲渡湖街農業(yè)農村部門了解到,今年漲渡湖街小麥種植面積接近1萬畝,預計小麥產量達280萬公斤左右,一周左右將全部完成收割工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邰生鵬 葉東輝)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