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報:大河向西——甘肅簡牘里的敦煌郡(上)

文物簡介


(資料圖片)

1990年出土于懸泉置遺址。木簡一枚(簡號Ⅰ90DXT0309③:236AB),該簡完整。長22.7、寬1.7、厚0.4厘米,胡楊材質(zhì)。正面兩行書寫,反面一行書寫。此簡系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敦煌太守府給屬縣和郡庫的下行文書?,F(xiàn)藏甘肅簡牘博物館。

簡文大意

此簡為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三月二十九日敦煌太守府給屬縣和郡庫的文書,簡文大意是敦煌太守“快”在巡視檢查各縣時,發(fā)現(xiàn)傳車披具多破舊不堪,要求各縣將損壞的車具送往郡庫進行校核。簡文中記載的郡庫,即敦煌太守府下轄的郡級武庫,是掌管敦煌郡屬縣財物的重要機構(gòu)。從出土漢簡的記載來看,敦煌郡庫設(shè)有庫令、庫丞等職官。這枚簡所反映的正是敦煌郡屬縣發(fā)現(xiàn)傳車配具破損,需要郡庫進行核校,可見傳車也是郡庫管理的重要器物。

閱“牘”延伸

咽喉鎖鑰—漢代的敦煌郡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qū))交匯處,自漢代以來便是連接中西交通的重要樞紐,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先秦時期月氏和烏孫最先在這里游牧生活,秦漢之際隨著匈奴勢力的不斷擴大,月氏、烏孫被迫西遷,河西走廊的廣大區(qū)域為匈奴控制。直至元狩二年(前121)漢武帝派遣霍去病出征河西擊敗匈奴后,為了打開西域交通道路,加強與西域諸國間的交流,漢廷于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敦煌郡。根據(jù)《漢書·地理志》的記載,西漢時敦煌郡領(lǐng)有敦煌、冥安、效谷、淵泉、廣至、龍勒六縣。

“敦煌”木牘|圖源《敦煌漢簡》

關(guān)于“敦煌”名稱的由來和含義,長期以來受學(xué)界廣泛關(guān)注。如日本學(xué)者藤田豐八認為“敦煌”一詞可能是都貨羅(Tokhara)的譯音,都貨羅即漢初居于敦煌、祁連間的月氏族。王宗維、李正宇認為“敦煌”與“敦薨”互通,“敦薨人”最早在羅布泊方圓數(shù)千里的范圍內(nèi)活動,其山名、水名、澤名均以“敦薨”一詞命名。岑仲勉先生在《釋桃花石(Taugas)》一文提出:古代中亞人將中國稱之為“桃花石”(Taugas),同時《長春真人西游記》中亦有“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的記載。而敦煌地處東西交通之咽喉,更是國際商業(yè)之集散地。其“握北門之鎖鑰者最少可六百載,其歷史如是久且要,外人叩關(guān)投止,因以初到之封境為稱,漸乃變成國號,固自然而然之事實矣?!币虼怂J為“桃花石”是“敦煌”之對音。

史籍中“敦煌”的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的記載,至東漢時應(yīng)劭解釋到“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即取盛大輝煌之意。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圖志》中進一步發(fā)揚:“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币馑际钦f由于敦煌在開辟西域方面的重大意義,所以才賦予了這樣一個具有盛大含義的名字。李并成先生則從傳統(tǒng)典籍的訓(xùn)詁釋義中提出“敦煌”一詞并非其他民族音譯而來,而是取“盛大輝煌”或曰“漢朝的文德大盛”之本意,其所指并不局限于敦煌本身,更重要的是敦煌具有“廣開西域”的歷史意義和功業(yè)。

敦煌郡作為河西走廊向西延伸的通道,不僅承擔著防御北部匈奴的重任,還要時刻提防南部羌族帶來的侵擾,是河西四郡中防線最長的地區(qū)。漢代敦煌郡自西向東分別設(shè)有陽關(guān)都尉、玉門都尉、中部都尉和宜禾都尉。其中,北部地區(qū)的塞防線主要沿今疏勒河下游流域呈“東—西”橫向分布,而玉門都尉和陽關(guān)都尉則互相配合,共同扼守著敦煌西部和南部地區(qū)的安全。這樣漫長的邊境防線,也凸顯了兩漢時期敦煌郡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

漢代玉門關(guān)遺址|圖源網(wǎng)絡(luò)

根據(jù)史籍和出土漢簡的記載,敦煌郡宜禾都尉轄域東與酒泉郡西部都尉相接界,西止于宜禾候官臨介燧,向西又與中部都尉毗鄰。其中宜禾都尉治昆侖障,中部都尉治步廣候官。此外,出土簡牘中亦明確記載漢代宜禾都尉領(lǐng)屬五個候官:

宜禾部蠭第,廣漢第一,美稷第二,昆侖第三,魚澤第四,宜禾第五。(《疏》145、《敦》1683)

此簡出土于宜禾都尉凌胡燧(斯坦因編號T6b),簡文明確記載了宜禾都尉下轄五個候官,自東向西依次是廣漢候官、美稷候官、昆侖候官、魚澤候官和宜禾候官。

根據(jù)吳礽驤和李并成先生的實地踏勘,中部都尉領(lǐng)有平望、破胡(后改為步廣)、吞胡、萬歲等四個候官,其轄境東起萬歲候官揚威隧,與宜禾都尉宜禾候官臨介燧接界,西止于平望候官朱爵燧(T19),朱爵燧向西又與玉門都尉玉門候官最東端的大方盤城毗鄰,則平望候官處在中部都尉的最西端。

西漢敦煌郡示意圖|圖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研究》

除敦煌郡北部和西部的塞防外,懸泉漢簡中還有敦煌南塞的記載:

建昭二年九月庚申朔壬戌,敦煌長史淵以私印行太守事,丞敞敢告部都尉卒人,謂南塞三候、縣、郡倉,令曰:敦煌、酒泉地埶(勢)寒不雨,蚤(早)殺民田,貸種穬麥,皮芒厚,以廩當食者,小石。(II90DXT0215③:46)

這枚簡記載了漢元帝建昭二年(前37)敦煌太守府下發(fā)有關(guān)廩食的文書,簡文中出現(xiàn)的“南塞”則是敦煌郡在其南部為防御南山羌而設(shè)置的塞防體系。鄭炳林先生提出敦煌南塞自西向東主要包括陽關(guān)都尉及所轄的雕秩候官、敦煌縣南部的博望候官、廣至縣南部之“徼”,以及冥安、淵泉二縣以南的屋闌、南塞、益廣、廣校等四候官,其中南塞、益廣、廣校應(yīng)當就是所謂“南塞三候”,屬敦煌郡直接管轄。

參考文獻:

[1]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2]李并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

[3]胡平生、張德芳:《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吳礽驤:《河西漢塞調(diào)查與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5]李并成:《漢敦煌郡宜禾、中部都尉有關(guān)問題考》,《西北師大學(xué)報》1995年第2期。

[6]馬智全:《漢代敦煌郡庫與西域戍卒兵物管理》,《敦煌研究》2020年第1期。

[7]李并成:《“敦煌”得名新考》,《敦煌學(xué)輯刊》2021年第1期。

[8]鄭炳林:《西漢經(jīng)敦煌郡對南山羌的經(jīng)營》,《國學(xué)學(xué)刊》2022年第1期。

關(guān)鍵詞: 河西走廊 文物出版社
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guān)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