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清華大學有“文武并重”的傳統(tǒng),對學生的學業(yè)和體育同樣注重,在各種體育項目上稱霸華北。但是,對于許多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學者而言,體育課曾讓他們頭疼不已。
何兆武在西南聯(lián)大時,因闌尾炎手術可以免修體育半年,他卻故意休了一年。校長梅貽琦請他和體育教師馬約翰商量,何兆武本希望馬約翰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結(jié)果馬約翰卻答道:“體育不及格畢不了業(yè)。吳宓是大教授了,當年跳遠不及格,就沒有讓他畢業(yè),又蹲了一年。”討價還價之后,何兆武才得以繳交體育報告的形式作為補課成績。 吳宓剛進入清華大學求學時,學校對體育還不太注重,他在1911年6月14日的日記里寫道:“至體操,則以教習未至,故終一學期而未上班也。”第二學期開始,學校就日益重視體育,將體育列為必修課,專聘了美國體操教練。教務長張伯苓向師生演說,聲明本學期將制定操衣,修習體操,學生每日下午皆須至操場運動一小時。吳宓在8月15日的日記中惶恐地寫道:“為余體魄素弱,幼而病廢,宏道則數(shù)年已勉強混過,以后于體育一道恐不免大為作難,令人憂慮不釋也。”體操訓練極為嚴格,稍不符標準就會遭到記過處分,吳宓就因為“微笑”被記過兩次。他在日記中表達不滿,還數(shù)次批評學校重視體操是怠荒功課、本末倒置。一旦因下雪暫停體操,吳宓就慶幸不已。 梁實秋比吳宓晚幾年進入清華大學,那時體育已經(jīng)是清華大學注重的項目了。學校規(guī)定了五項體育測驗,要達標才能遣送國外游學,這對不諳運動的學生無疑是嚴苛的挑戰(zhàn)。梁實秋對游泳一竅不通,在校期間從未下過水,第一次測驗還要人在旁撐竿救援,最后仍然不及格。一個月后補考,梁實秋沉到池底后又連泳帶爬地游過,才勉強及格。社會學家吳文藻在游泳測驗時也是第一次不及格,補考才勉強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