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熊貓“淘淘”在雪中。 |
![]() |
麻麻地 |
![]() |
監(jiān)測人員安裝主動觸發(fā)式紅外線照相機監(jiān)測放歸的大熊貓。 |
2018年歲末,四川雅安發(fā)布這樣一則消息:2019年將啟動“萬名港人游雅安”活動,邀請香港民眾來一趟“熊貓老家”之旅。
雅安既是中國大熊貓的發(fā)現地,又是首個中國大熊貓野外放歸地。這個“熊貓老家”有哪些精彩的熊貓故事?本報記者前往探訪了一番。
深入麻麻地
位于雅安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的麻麻地,是中國首個大熊貓放歸點,這是記者此行的目的地。
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和生態(tài)系統的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始建于2003年,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緣,岷江支流大渡河中上游,貢嘎山東南面,總面積約47885公頃。
我們的車從石棉縣縣城出發(fā),沿108國道一路往南。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海拔在3000米左右,車子一路上翻越崇山峻嶺。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十分壯觀的雅西(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它像一條巨龍,一會掛在懸崖,一會鉆入大山,在山谷間形成一道獨特風景。
石棉縣栗子坪彝族鄉(xiāng)公益村是進入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路上的最后一個村莊,這里九成以上村民是彝族。穿過村子,記者進入了保護區(qū)公益海保護站。
保護站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這片大熊貓棲息地中有不少珍稀動植物,有毛冠鹿、黃喉貂、小熊貓、扭角羚、白腹錦雞、黑熊、紅腹角雉等動物,還有古老的珙桐、水清樹等孑遺植物,這些植物起源久遠,被稱為活化石植物。
當然,這里最受矚目的還是大熊貓。根據最新的《全國大熊貓第四次調查報告》,四川小相嶺山系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1.9萬公頃,分布有大熊貓30只。小相嶺山系中,石棉縣境內分布有大熊貓25只,分為公益海和石灰窯兩個局域種群,其中公益海種群22只,石灰窯種群3只。
為追蹤監(jiān)測野外放歸的大熊貓,保護區(qū)成立了野外監(jiān)測隊,目前有13個隊員,他們就住在保護站內。隊員們平均每月至少有15到18天在保護區(qū)的山林里監(jiān)測野外大熊貓的蹤跡。
目前,監(jiān)測隊制定了無線電跟蹤監(jiān)測、GPS定位監(jiān)測、ACT數據、新鮮糞便采集、采食場調查等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按照技術規(guī)程要求對大熊貓野外生存安全、空間活動狀況、活動節(jié)律、野外生存狀況及疫源疫病等方面進行數據收集,并建立大熊貓DNA動態(tài)數據庫,分析放歸大熊貓對當地大熊貓小種群所做的遺傳貢獻。
從保護站到麻麻地放歸點,只有一條簡易土路。由于沒有在當地找到皮卡車,我們只好乘越野車冒險上路。中途經過好幾處險路時,大家只能下車步行通過。
途中,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角雉出現在車前方的密林里。
當看到寫著“阿魯倫底河”的標牌時,大家頓時興奮起來,“我們終于到麻麻地了!”
探訪放歸點
在麻麻地放歸點,除了放歸柵欄和放歸槽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專為放歸大熊貓“瀘欣”設立的雕塑。
雕塑中,大熊貓“瀘欣”手拿翠竹,目光凝視遠方。她的幼仔活潑可愛,炯炯有神地注視著母親的一舉一動。
“瀘欣”的故事不得不講,因為她是第一只異地放歸的大熊貓。
9年前的一天,處于病餓中的“瀘欣”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興隆鄉(xiāng)被當地村民發(fā)現后獲救。次日凌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專家緊急出動,將“瀘欣”接到了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接受全面救治。經過1個多月的精心調理,“瀘欣”身體全面恢復,在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易地放歸。
“瀘欣”放歸后,大熊貓野化科研和監(jiān)測人員通過項圈無線電跟蹤、GPS定位、活動痕跡定位等技術手段,研究“瀘欣”在野外的日均移動距離、活動范圍、活動節(jié)律、覓食選擇、棲息地選擇等情況,分析其融入當地種群情況。
在一次監(jiān)測中,紅外相機拍攝到了“瀘欣”帶著一只幼仔。為進一步確認幼仔與“瀘欣”關系,研究人員和監(jiān)測隊員在放歸區(qū)域開展了為期1年多的DNA樣本收集和遺傳分析工作,最終確定照片中幼仔大熊貓為“瀘欣”和當地野生大熊貓的后代。
這次陪同記者進入麻麻地放歸點的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的曾杰,是一位熊貓發(fā)燒友。她向記者講述了另外一只大熊貓的故事。
去年12月28日,監(jiān)測隊員在回捕籠意外發(fā)現了一只大熊貓。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用芯片掃描儀檢測和外形判斷,確定是2012年10月11日放歸自然的大熊貓“淘淘”。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獸醫(yī)馬上對“淘淘”進行了體檢。結果顯示,“淘淘”體重115公斤,生長發(fā)育正常,身體健康,在野外的生存狀況良好。在確定“淘淘”身體健康和佩戴GPS項圈后,翌日中午12時,“淘淘”再次被放歸野外。
“淘淘”是全球首只采用母獸帶仔方式野化培訓的大熊貓。“淘淘”在野外存活5年,驗證了人工繁殖大熊貓經過母獸帶仔野化培訓方法放歸自然的成功,也創(chuàng)造了人工繁殖大熊貓放歸野外存活時間的新紀錄。
據了解,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了野外救護大熊貓易地放歸以及孤立小種群復壯研究。在保護小相嶺大熊貓種群方面具有核心價值的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陸續(xù)放歸了“瀘欣”、“淘淘”、“張想”、“雪雪”、“華姣”、“華妍”、“張夢”、“八喜”、“映雪”共9只大熊貓,栗子坪保護區(qū)建立起了全國首個“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
尋找大熊貓
在栗子坪保護區(qū)管理局辦公樓里,懸掛著這樣一張照片:雪花飄舞,“瀘欣”行走在雪地上,頸部佩戴的項圈清晰可見,她身后,一只半大熊貓寶寶緊緊跟隨,毛絨模樣,惹人憐愛。
記者實地探訪發(fā)現,栗子坪保護區(qū)叢林密布、荊棘遍野,懸崖峭壁步步驚心。監(jiān)測隊員和科研人員爬山、涉水、臥冰、冒雪、櫛風、沐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觀測大熊貓在野外的安全和健康狀況。他們往往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周,常常10天半月回不了一趟家。他們?yōu)槭暗揭幻缎迈r糞團而興奮不已,為獲得一項準確數據而喜上眉梢。
一只成年大熊貓在野外棲息地的活動范圍小則4平方公里,大到近30平方公里,即便它們脖子上的項圈可以發(fā)射信號,想要在茫茫林海中找到它們也絕非易事。
栗子坪保護區(qū)管理局副局長黃蜂是一個滿腦都是熊貓故事的人,一見到記者,他就打開了話匣子。
黃蜂說,小相嶺山系大熊貓種群小、可能因近親繁殖和遺傳漂變,出現近交衰退、進化可塑性喪失和遠交衰退的風險,進而導致種群進一步縮小,滅絕可能性加大。出于這些原因,在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公益海建設小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并配有放歸適應場,把人工圈養(yǎng)或救助的大熊貓個體投入到小相嶺大熊貓小種群中,增加這里大熊貓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提高種群存活能力。
自上世紀90年代初實施“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野外大熊貓瀕危狀況得到進一步緩解。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熊貓野生種群數量已經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長到1864只,保護的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從139萬公頃增長到258萬公頃,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數量從15個增長到67個。
野化放歸是補充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促使其復壯的有效手段。“實踐證明,野化放歸這條路走得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前放歸的大熊貓“瀘欣”已在野外產仔,“張想”“八喜”等均已融入當地的野生種群生活。
讓大熊貓真正回歸自然,這是中國大熊貓保護工作者的使命。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fā)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qū)對城區(qū)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wèi)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qū)發(fā)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xiāng)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qū)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yōu)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qū)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qū)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wèi)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xù)發(fā)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xù)7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zhàn)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qū):“紅色存折”讓社區(qū)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y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